七一,革命圣地延安行
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,2016年7月1日,滿懷虔誠和崇敬之情,上海中錦建設集團黨支部成員一行前往革命圣地——延安,在楊家嶺和棗園等進行了參觀學習。
楊家嶺革命舊址是中共中央駐地舊址。1938年11月至1943年3月,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和中共中央機關在此居住。這期間,中共中央繼續指揮抗日戰爭敵后戰場并領導了解放戰爭,領導了大生產運動和整風運動,召開了黨的“七大”和延安文藝座談會。黨的“七大”,確定了黨的政治路線,確立了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。這里有當時中央領導人居住的窯洞,走進窯洞,看到的是簡樸的陳設,生動的照片,每一件物品,每一張照片都在講述一段故事,呈現了革命時期的艱苦生活和自強不息的精神風貌。
從楊家嶺出來,我們來到了棗園。1944年至1947年3月,中共中央書記處由楊家嶺遷駐此地。這里的建筑物,1953年后,陸續得到修復和保護,現在供參觀的有中共中央書記處禮堂、毛澤東、朱德、劉少奇、周恩來、任弼時和張聞天舊居等。
延安,中國革命的圣地。在這片古老的黃土地上,以毛澤東為代表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這里艱苦奮斗了13個春秋。以“理論聯系實際、實事求是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、自力更生、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”為主要內容的延安精神也正是在這里培育和鑄造,鼓舞著一代又一代的青年,開拓進取,奮發向上。
“心口呀莫要這么厲害地跳,灰塵呀莫把我眼睛擋住了……手抓黃土我不放,緊緊兒貼在心窩上。幾回回夢里回延安,雙手摟定寶塔山。千聲萬聲呼喚你——母親延安就在這里!……”來過延安,似乎對于賀敬之的《回延安》有了更真切的感受。延安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的故園,是催生新中國的革命圣地。作為一名共產黨員,在當今社會,應該以更加昂揚的精神狀態,立足工作崗位,踐行工作職責,發揮黨員的凝聚力和戰斗力,將延安精神傳承和發揚下去,為企業,為社會貢獻一份力量。
最后,感謝集團領導的大力支持,延安之行,讓我們接受了一次最生動的黨性教育!